我們從面對面溝通時代走到媒體時代,然而移動互聯網又讓我們回到了那個一對一互動溝通的時代,定位理論教導我們到消費者腦海中去激光刻字,去占位,但不幸的是,現在的人類已經“無腦”了。
很久很久以前,人們以村鎮為單位生活,以腳量地,腳到即人到,這是銷售的初級階段——“一對一面對面雙向溝通”時代。這個階段,產品即口碑,即人品。
后來,隨著交通工具的發展,產品開始跨越千山萬水,人們開始習慣于購買陌生人的產品。于是,媒體時代來臨。如何運用媒體(以及渠道)做好單向傳播成了一個問題,也正所謂時勢造英雄,成就了若干策略大師及一個興盛的大行業——咨詢與廣告。定位理論就是近一二十年來最牛掰的重型武器之一,在中國,定位的熱潮被一罐叫作王老吉的涼茶徹底點燃。
一,世界重回“村鎮時代”
然而,很多事就怕然而,(移動)互聯網、云計算的大肆普及和一個叫作搜索引擎的神器被無所不用,地球又變成了一個村。顯然,這又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那個久違的可以“一對一互動溝通”的時代。
購買決策模式發生改變。以前我們怎么購物呢?答: 跟著感覺走!但感覺來自哪里呢?不是我們的靈感,而是商家精心策劃和設計的廣告及公關活動。
傳統媒體廣告的最大特點是按時長(電視、廣播)和版面(報紙、戶外)收費,因此為了在有限的時長(如15秒)和有限的版面(標題+數個文字)上傳播出記憶深刻、有銷售力的產品信息,必須依靠USP理論、品牌形象理論或定位理論為指導,來把一個包含無數內容的品牌和產品全息信息,高度精練成一句話及寥寥核心信息。
弊端何在呢?
這些高度提煉的信息,對于無購買需求的人而言是廣告投放的浪費,而對有購買需求的消費者而言,其實又是遠遠不夠的。但沒辦法,傳統時代下的消費者只能接受現實,就相信那個品類的第一品牌吧;不相信第一的犟人呢,往往會選擇排在第二位的那個專與第一作對的品牌。
今天我們怎么購物呢?
今天的顧客正享受于信息爆炸(現在叫大數據)之上,自由地過濾掉不需要的信息,再大量(甚至近乎完整)地了解產品的全息信息、參數、對比、評論,再加上若干一對一的即時溝通后,才做出購買決策。
當購買決策不再僅僅依靠大腦,而是更多依靠互聯網時,信息爆炸不再是讓大腦頭疼并只能選擇性遺忘的困擾,而是可資利用的大數據時,廣告的重要性于是迅速降低,定位的神奇功效也即大打折扣,其作用可能僅僅只是提供一個可能被用于搜索的關鍵詞而已。消費者似乎有點上帝的感覺了,不再是簡單被定位之錨鎖定的肉雞。
傳統媒體時代,尖叫不容易被聽到;但互聯網時代,企業的尖叫聲、顧客的尖叫聲,則很容易被聽到并數量級放大。只要你叫得銷魂,最好是由世界名校肄業生、怪才或大咖來叫,則想不被關注也難,誰讓叢林中到處是開著Wi-Fi等著聽聊齋的人呢?
高速公路法則,21世紀人類已經把自己逼上了險象環生的高速公路,所以太長遠的規劃或長周期的市場活動是沒有太大意義的。
從這點上來說,發現一個精準的定位并高效地進行配稱運營顯得更加重要。但是,請記住,在這個銷售即市場+客服的新時代(傳統時代的市場部、銷售部、客服部可是有嚴格職能區隔的),企業的關注點一定要放在產品及產品創新上,不斷強化過去的定位不是重點。
二,跨界盛行,五維空間玩顛覆
二維空間的一張紙上,從A點到B點必須經過一條線,但在三維空間的尺度上,從A點到B點卻可以不在紙上留下任何痕跡,子彈可以隨時從紙外襲來洞穿B點。
什么意思?互聯網的真面目不只是媒體,不只是即時溝通,也不只是銷售渠道,而是這個世界除時空外的第五個維度。有了這個維度,凡事即增加無窮多的可能,對商戰而言,更是如此。雕爺說“羊毛出在豬身上,讓牛來買單”就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說法。
現在很多人說擁抱互聯網,其實理解上難免狹義,比如參加網絡培訓洗洗腦、修改下網站、網上開個店、做些網絡營銷推廣等,大多還只是把互聯網當工具在用(目前這樣做的效果基本還是很明顯的,特別是很多傳統行業,尚處于“早起的鳥兒有蟲吃”階段)。形象地說,還只是站在二維的紙上理解三維,也勢必會常常處于舊理論是否過時的糾結中。
直接跳到高維空間,再回過頭來看世界,一定可以創新性地發現大量顛覆性的商機和戰法,尤其作為挑戰者,你在現有空間上按照別人已經實踐出來的規則玩,是難有出頭之日的;而即便發現一些小小商機挑戰成功,但很難說不會隨時被懂得高級玩法的人一下子掃到垃圾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