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清晰地記得我擁有第一臺電腦、第一個QQ賬號的興奮,但現在出門一部手機走天下的日子實在太瘋狂。”
連消費者都深刻感慨數字時代的翻天變化,處在消費前端、對趨勢保持敏銳判斷的營銷行業,刺激要前置而震撼得多。2008年到今天,數字創意、數字媒介和數字技術的大發展撐起了這風云變幻的10年。“承前啟后”的營銷人,我們都是見證者。
SNS來了,裂變式的數字創意
2008年,中國網民數量超過2.5億,造就了數字時代的溫厚土壤。國內社交網絡方興未艾,校內網、開心網用關系鏈屬性點燃了PC用戶的社群興趣和表達欲望,加上QQ對用戶標配式的浸入,一個Minisite互動已經不足以涵蓋數字創意,圍繞SNS關系鏈展開的創意粉墨登場。
2008年北京奧運會,火炬手傳遞成為一大事件亮點。可口可樂與彼時國內用戶數最大的社交軟件QQ合作,發起了一場線上火炬傳遞活動,席卷了大批年輕用戶參與,成為當年撬動數字power的現象級案例。
一個圖標和一個專屬QQ皮膚,吸引了6000萬網友參與
沉浸在SNS的用戶激活了自媒體意識,開辟了他們的話語權時代,興趣愛好讓品牌商有跡可循。2010年,微電影和病毒廣告開始成為廣告主針對社交網絡定制的廣告創意,借著SNS的裂變屬性傳播擴散。因為二者輕產品信息、重娛樂和故事的特征,用戶喜聞樂見。相比電視廣告的巨額投放費,投放在社交平臺的微電影省掉了一大筆預算,又能成功得到大批網絡用戶的直接反饋,廣告主也樂在其中。
2010年火爆互聯網的微電影《老男孩》,優酷和雪佛蘭成為大贏家
2011-2012年,益達《酸甜苦辣》系列微電影領銜了當時大熱的微電影營銷內容
無社交,不營銷
2011年,微博和其它SNS進入全盛時期,對應著媒介的碎片化,“內容為王”不斷被高調提及,廣告主普遍劃出專項預算用于社交創意和社交媒體運營。
社交媒體的誘惑太大。從前消費者極少能與品牌平等對話,但在社交網絡,他們關注的大牌紛紛放下身段,以幽默、個性化的口吻不斷迎合自己,這樣新奇的體驗從未曾有,表達與互動的欲望愈演愈烈。另一方面,廣告主做好了將社交平臺作為推廣長期陣地的準備,與用戶互動變成日常運營工作。于是,一批社交營銷代理公司迅速崛起,做紅了一批企業大號,長成了社交營銷老司機,引爆全網的案例也不再拼預算和規模,一個腦洞清奇的idea就能撬動全網。
杜蕾斯2011年雨夜鞋套事件2小時微博轉發35000次,樹立了社交營銷的新思路
2012年,智能手機大力普及,國內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首次超過PC,國外走勢如出一轍,“無社交不營銷”時代到來。這一年的倫敦奧運會被冠以首屆“社交奧運”,幾乎所有品牌的奧運案例都包含社會化營銷內容,用戶在社交媒體產生的奧運信息前所未有,Twitter 16天發出了1.5億相關信息,而在Facebook,用戶每天發布8.45億相關信息。所有人都體驗到了信息大爆炸的場景感。
耐克作為非奧運贊助商,憑借出色的“活出偉大”社交campaign一舉擊敗作為官方贊助品牌的對手
移動新世界,超級App的營銷魔力
智能手機得到高度普及,移動用戶超過PC用戶還刺激了超級App的誕生。相比其它超級App,微信有著與眾不同的一面。2012年微信用戶超過1億,2013年已經發展到3億。到2014年,專屬于微信的廣告創意形式H5嶄露頭角。從最初圍《困神經貓》、《全民尋找房祖名》小游戲的走紅,到杜蕾斯跟風做出的《一夜N次郎》,行業驚覺廣告新寵兒來了。果然,2015年至今,集炫酷、互動、分享功能于一體的各色H5轟炸著我們的朋友圈,養活了數不清的廣告公司。當然,用戶也在不斷“喂養”的過程中越來越挑剔,刷屏級案例的挑戰越來越高。
2015年騰訊新聞《吳亦凡入伍》H5瀏覽量達到650萬
一個H5不足為懼嗎?微信的厲害之處其實是它打通支付環節的平臺屬性帶來的巨大價值。這種顛覆性的營銷閉環是其它任何應用、平臺都望塵莫及的。2014年,已坐擁6億活躍用戶的微信開展了賣Smart活動,用戶可直接在微信“精選商品”里參加Smart特別版限量搶購。最終388輛特別版Smart在三分鐘內就宣告售罄,任何精彩創意在此都顯得如此蒼白。今天我們的“無現金”生活,你不享受嗎?
落地啦,大數據不再神秘
行業最初接觸“大數據”概念時,它高高在上,充滿著科技神秘感。但2014年起,程序化購買迎來井噴期,廣告技術公司不斷喊話廣告主要洞察消費者,用戶畫像需要精準描繪,邁向ROI的效果營銷的新時代來了。KPI的設定更加科學,巨頭企業撥出預算擁抱程序化購買,單一或者跨屏投放都不是問題,重點是受眾在哪里。程序化購買重塑了數字廣告。
在大數據和廣告技術的相互支持、協調下,“你是誰、年齡職業、興趣愛好、最近的購買行為和購買興趣”都已被廣告主洞悉。明明只是在某網頁點擊的一則旅游廣告,接下來的幾天,廣告主都將根據用戶的ID圍繞所有終端設備,提醒TA曾經有過這樣的消費欲望。在不同場景,定制化廣告也如影隨形,激發起TA潛在的消費意識。因為有數據可尋,企業之間的競爭甚至已經前置到挖掘潛客階段。O2O行業的繁榮讓大數據迅速落地到應用階段,在網約車和外賣行業,以核心ID展開的一系列服務和推廣直截了當,一條App、微信推送即可刺激消費者產生訂閱、下載、購買行為,堪稱最直效的營銷。
短視頻+網紅+直播,緊跟年輕人的陣地走起
全世界都在討好年輕人!移動端的爆發成就了一批集結搞笑、高能、逗比UGC內容的短視頻應用。2015年,經歷了洗牌與角逐,美拍、秒拍和快手、小咖秀等成為短視頻領域贏家,以明星效應或UGC影響力堅挺至今,用不同定位和內容成功孵化了一批網紅。
直到2016年網紅和直播平臺的爆發,短視頻和兩者緊密捆綁在一起。于用戶而言,在碎片化的時間里消費新奇內容、打發無聊時光,娛樂又社交,甚好。從行業來看,其實依舊是對新型內容的嘗試。UGC的門檻越來越低,越是碎片化,好內容越難能可貴,吸引眼球的內容越分散,“爆款”越難能可貴。廣告主堅定秉承著“用戶在哪我跟進到哪”的原則,一路殺進捆綁在一起的三塊領域。不少品牌廣告都在短視頻平臺投放,走起明星、網紅帶貨或者廣告植入模式。營銷越來越大膽,年輕人的世界一切皆有可能。
不管papi醬自己愿不愿意承認,她就是超級網紅,同時也是短視頻內容創作者
大張偉和薛之謙最顯著的標簽是“網紅段子手”,吸金實力遠超老本行
給我一個IP,撬動全網流量
無論是當年的PC互聯網還是如今的移動互聯網,廣告主自始至終追尋的就是流量。一個優質IP會掀起怎樣的爆點?我們都見識過。從影視文學到娛樂、游戲,IP產生的源頭愈加多元。IP的價值取決于從源頭、制作到分發的泛娛樂矩陣布局有多充分,以及如何在廣度和深度觸達更多用戶,進而不斷升級IP價值,完成良性循環。
2014年起,大批打著IP旗號的網絡綜藝和網劇浮出水面,用動輒數億的播放量彰顯著不俗成績。人們對IP的印象不再停留于迪士尼、漫威這樣的舶來體系,中國特色的一系列成長中IP不斷霸屏,順利進階為廣告主競爭的熱門資源。
IP可以孵化養成,再去探索它的商業模式 。2014年,《奇葩說》拿下美特斯邦威5000萬冠名費,一舉擊破營銷行業“重電視,輕網絡”的慣例,從此網絡內容商業回報一路高歌。當然,也可以在版權方面下手,占領IP資源高地。堪稱世界劇王的史詩魔幻大劇《權利的游戲》2015年就被騰訊視頻獨家引進,并以一系列本地化商業模式完成了商業轉化。今年第七季依然在騰訊視頻獨播,在常規商業收益之外,翹首以盼的粉絲為了優先、暢快觀看,更愿意為優質內容付費,給騰訊視頻帶來了不俗的會員收益。
《權利的游戲》第七季在騰訊視頻總播放量達4.4億
二次元文化的滲透是IP的一大發展亮點,今年5月,《全職高手》動漫在騰訊視頻獨播,騰訊視頻利用這一獨家資源與麥當勞合作,打造了《全職高手》主題門店,吸引了大批年輕用戶線下消費分享。
還要必須說一說國民手游《王者榮耀》的橫空出世,讓騰訊游戲對這個IP的開發充滿信心,近期騰訊公布將打造相關文創生態系統,一系列衍生內容已經在構建試水中。可見在IP資源方面,騰訊已經擺足了立場。
未來,數字營銷將何去何從?
從數字創意到數字媒介,從內容為到廣告技術和大數據,過去10年,數字營銷順應著這些浪潮急速發展。在跌宕起伏,瞬息萬變的數字商業時代,中國營銷人一直在致力于發現互聯網變遷的暗線,早一步洞察營銷的未來。
未來已來,下一個營銷時代已在眼前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