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6月中旬開始,《乘風破浪的姐姐》就開啟了霸屏模式。對于大部分觀眾而言,這些姐姐并不陌生,她們已經在娛樂圈摸爬滾打數年,成名于前,但如今放下身段,重新選擇出道,是韌勁,也是無奈。
事實上,在新人層出的娛樂圈,對于30+的女明星而言,市場給予的機會終究是有限的。大多數中生代女明星都面臨著演藝生涯的“中年危機”,來參加這檔綜藝,更像是部分女明星力爭上游的一次自救。
因為,隨著競爭的加劇和新價值觀人群的涌現,品牌和人一樣,也會面臨“中年危機”,不保持活力就會被時代淘汰,品牌聲音逐漸消失,這絕不是聳人聽聞。
在發展的浪潮中,有的品牌能夠找到“駐顏秘術”,但更多的品牌已經陷入“中年危機”,被年輕一代所拋棄。那么面對“中年危機”,傳統品牌的突圍之道到底在何方?
品牌的“中年危機”丨Conjuncture
核心消費者逐步老去,品牌活力逐步下降,品牌無法提供適應新消費形態的產品……品牌為什么會出現“中年危機”?
○ 產品老化單一
很多已經步入“而立之年”的品牌,都可能會面臨“中年危機”,比如80后90后熟知的飲料巨頭——娃哈哈。近幾年,業績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,歸其原因,就是未能跟上市場變化,逐漸出現產品老化、品牌老化等問題,導致其市場表現每況愈下。
○ 無法捕捉新一代的消費升級趨勢
十幾年前,美特斯邦威以一句“不走尋常路”感染幾代人,在百貨和超市壟斷的零售市場迅速掀起巨浪,彼時的年輕主力軍80后真的極少看到這樣有大牌設計感、價格又親民的品牌。但隨著國內快時尚大牌的進軍,其上新速度慢、沒了時尚感、出門就撞衫.....被年輕人淘汰,也就短短一兩年時間。
○ 喪失線上渠道紅利
這些年,電商發展迅猛,而本土日化品牌不僅把電商當成簡單的銷售渠道,更會根據電商渠道上的年輕圈層,做產品和營銷的創新。反觀國際日化品牌,在電商上的布局就有些滯后了。例如寶潔,在前期一直過分依賴傳統渠道,極少涉及電子商務渠道,這不利于其消費者群體的擴張,特別是青年消費者的擴張。
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丨Growth
若是把品牌比作人,任何一個品牌都會因為時代的變遷,消費渠道的變化,客群消費意識的改變,以及替代品的層出不窮而讓品牌本身面臨著“老化”和“被自然淘汰”的可能。
因此,“老品牌如何年輕化”和“老品牌如何重新俘獲年輕人的心”已經成了當下營銷界熱議的話題之一。
○ 打造品牌獨特賣點
年輕一代在電子產品、紛繁復雜的訊息中長大,他們的情感閾值和對于品牌的感官吸引閾值非常高,如果一款產品不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到他們,基本上也很難留住他們的注意力。
因此,那些能夠“瘋傳”和“流行”的產品,一定是能夠將感官吸引最大化,并且通過活動體驗或環境氛圍給產品加分,讓年輕人對于快樂和刺激的追求得到實現的產品。
○ 主動賦予品牌社交談資
中國年輕一代大部分是獨生子女,在他們眼里,朋友和社交占據了生活的絕大部分,他們也極其在意別人的看法。如果一個產品可以引發社交,勢必是奠定了網紅和瘋傳流行的基礎。
比如,鐘薛高和五芳齋聯合推出了一款粽子味的冰淇淋,特別的味道和奇怪的體驗立刻成為了年輕人討論和追捧的新寵。
○ 積極進行社會化營銷,制造流行感
流行感是大眾感官評價的標準,基于對人性的認知,不論年輕人還是中年人老年人,對于流行的底層認知是,從眾心理。因此網紅品牌或者某個流行產品,一定是善于制造流行感的。
除此之外,在人際傳播中裂變出很多流行熱點,再加以發酵傳播。通過“短期缺貨”,“加價購買”等饑餓營銷的手段,品牌的流行感馬上就被營造出來了。
○ 增強品牌與受眾互動
互動性是網絡傳播時代衡量一個品牌是否老化的一個標志,越年輕化的品牌,越得到年輕人喜歡的品牌和產品越會做“互動”,普通一點的是引發一個小話題,抽取小獎品小禮物等等,高明一點的是制造快閃店,或者讓品牌擬人化,又或是讓產品產生話題,在社交媒體上傳播,直接與客戶溝通產生交集。
○ 聯合流量明星,占領同類產品高點
在追星族眼里,idol是一種獨特的存在,支持idol就是支持他的一切,包括產品。預算充足的網紅產品一般會參與到娛樂節目中,或者以某個idol的名義迅速出位,預算低的一點則是用到行業的KOL的渠道,在同類產品中盡量的短期內做到影響力第一。
比如娃哈哈、鐘薛高,后期都是通過明星代言和娛樂活動,增加曝光度,火速維持了熱點話題指數。
結語丨Epilogue
無論是女星的“中年危機”,還是品牌的“中年危機”,其實都是發展路程中的必然經歷。
對于品牌而言,遭遇“中年危機”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喪失日日革新的勇氣和實踐。當然,面對“中年危機”最好的方法就是,時刻與時俱進,保持年輕化。
品牌的年輕化工程,需要做到與之相配套的產品、渠道、推廣以及服務,全系統的年輕化,塑造全新的品牌系統,努力契合當下市場多變的趨勢和年輕一代的需求。
文章轉自:品牌觀察報
作者:王暉